文本整理及導演的話

by

文本整理、副導演的話 / 陳冠而 「我之所以寫作,是為了藉以逃避地獄,但從未成功;但當你們認為這就是描述地獄的最佳寫照,那又似乎值得。」 這不是一個『瘋狂』的文本。我也不是以窺探一位精神病人或抑鬱病者內心的心態去接觸莎拉.肯恩的。一邊讀下去,我看到一位對生命充滿深刻體會、因過於敏銳的觸覺而極端痛苦的藝術家,她所寫下的動人作品。透過劇場裏的再造,我們細意撫摸她的同時,不斷被她的文字撫摸──她所描述的掙扎與幽暗,竟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而無法宣之於口的。而這些無法宣之於口的,我想就是我們相信必得透過劇場來完成的。

《4.48精神異常》原著編劇莎拉.肯恩介紹

by

莎拉.肯恩 Sarah Kane 莎拉.肯恩是當代英國極重要的劇作家。她畢生創作出五部作品,包括《摧毀》(Blasted)、《菲德拉的愛》(Phaedra’s Love)、《清洗》(Cleansed)、《渴求crave》和《4.48 精神崩潰》(4.48 Psychosis) ,掀起英國「直面戲劇」(In-yer-face Theatre)浪潮,以殘暴意象直視人類世界的真實。她說:「我寫劇的目的只有一個:為了逃避地獄,可是都沒有用。不過從事情的另一端來看,當你們坐在席間一邊看一邊覺得這是對地獄最完美的表述時,我又感到也許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」1999年2月20日,被抑鬱症纏繞多年的她終於成功自殺,上吊身亡,終年28歲。

人聲 x 舞蹈 x 劇場《448個黑色姿勢》448 Things to Do at 4.48

by

7A班戲劇組 主辦 / 「當代戲劇大師的身影」藝術節 —凌晨前神智澄明的一小時又二十分鐘 舞動靈魂暗面— 在 4.48,重讀Sarah Kane的暴烈文字,六個黑色女子翻開潛意識暗格,從夢境與自身故事出發,以形體、舞蹈、人聲觀照《4.48精神異常》裏身心靈的掙扎,與暴力、瘋狂、自 毀面對面。 * 靈感來自Sarah Kane劇作《4.48精神異常》 inspired by Sarah Kane’s “4.48 Psychosis” 演出資料 Information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Studio Theatre 2010.8.10-11 7:45 p.m. 票價 Ticket Price:$90,… Continue reading

《4.48精神異常》文本選段一(廣東話演出譯本)

by

選段一 (極長的沉默) 但是妳有朋友 (很長的沉默) 妳有很多朋友 妳付出過d乜嘢令到佢咁支持妳? (很長的沉默) 妳付出過d乜嘢令到佢咁支持妳? (很長的沉默) 妳付出過d乜嘢 (沉默)

儀式

by

演出暫告一段落。 22歲看《尼金斯基筆記》,覺得自己前世是他。 23歲在台北受訓,擁有了它,不知為何承諾要在24歲做一個有關他的作品。 今天我24歲3個月。 感激。 by kayuen

我在寫尼金斯基,我在讀尼金斯基,我是尼金斯基

by

  文:阿fee 尼金斯基是一個不真實的人物。敍述一個不真實的人物,有點像拼貼畫,平面化、漫畫化的感覺。我對他的印象,是舞蹈朋友向我述說的所有他的高難度動作──騰空之後在空中雙腳迅速交叉十二下、以極高難度的姿態落地,和那個出現在邢亮作品的宣傳海報上的經典動作。沒錯,就是經典,一張張的經典紙片;經典意謂著,一種凝定的姿態。尼金斯基已經化為一個壓得扁平的紙片人,在媒體上被複製,再複製;話語被轉傳,再轉傳。然後他遞來一本《尼金斯基筆記》──封面依然是那個招牌動作──當中卻是許多許多,以「我」為出發點的句子,而終於不是,所有由別人描述的「他」。

《城市.身體》鋒芒初露後三年的舞蹈作品

by

三年前在《鋒芒四露》編的《城市.身體》是我首次起用文本的嘗試,但回想當時的創作與文本連繫很弱,只是取了五個詞語,便發展成五個分場;當中我避開了文字,盡量不使用語言。當時也沒有考慮分場之間的互補、延伸關係,只是單純地把精力用在當中的動作編排裏。那時候被形式牽著走,自己最後也塞了在形式的設定之中,花了三個月去左拼右砌才得出最終的結構,卻已經沒有時間去做好裏面的細節。

fee的筆記

by

今次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舞蹈劇場,嘗試以舞蹈為主,文本的位置變成一個供拆解,或容讓及刺激舞蹈發生的基點,而不是包覽的結構。 文字的位置 前作《旋轉,三途川》是先有文本,並且以文本內的脈絡作為整個作品的結構,然後才讓形體和聲音插入。 今次嘗試從一個已有的文本入手,與自己創作文字很不同。自身的經驗化為文字再化成演出,是一種自我尋索,並透過這轉化過程去重新審視自己;而去閱讀一個別人的文本,則涉及到如何理解一個文本、如何理解一個人。而這個態度亦影響到這次創作,並是其中一個我們想要重視的層次──我們怎樣去理解「尼金斯基」這個人物,或者符號。 而今次形式上較接近舞蹈,對我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,因為我並不是個舞者,沒有太多的舞蹈經驗,「編舞」這件事在執行上有難度。我時常很想知道舞是怎樣編出來的,這樣說似乎有點搞笑,因為現在我就在編舞。 空間之間 空間對我來說是個很新鮮的體驗。《川》在空間使用上我自覺仍然很保守,而且我們當時被劇場空間的使用慣性框住了,沒有意識要走出去,對空間的想像仍然很單面。至少觀眾在觀賞經驗上未有很大的改變,所以我覺得不算是一次很成功的實驗。當然今次也不是著眼於所謂實驗,但開放式的非劇場空間本質上在排練過程中已是刺激而具啟發性的,讓我開始有不同的關於空間的思考方向。 還有和Cake For Tiger合作也是很開闊的經驗,而且很多撞擊。他們在形式概念上的觸覺很敏銳。我的思考模式很雜絮,感覺行先;他們則很著重form,兩者加起來撞擊就很大。他們時常提出許多我從來不會這樣想的提議,今次在資源限制上有些做不到,他們的有趣點子亦多得用不完,今次用不著儲起來的都夠做多幾個演出。 by 阿fee(陳冠而)

《從機器走出來的神》 Deux Es Machina

by

(動藝「當代潮」 當代舞發展計劃 環境舞蹈系列 ) 舞蹈 x 文本 x 多媒體 x 環境裝置 x 現場配樂 《從機器走出來的神》 Deux Es Machina --巨大身影下的微小舞步 兩個耀眼名字的亂撰小史 小息翻開《尼金斯基筆記》,在文本中揭出一頁頁舞蹈場景;舞蹈與文字交錯之餘,首度伙拍捷克多媒體裝置藝術家Ivo Hos與本地插畫師馮明珠的創作組合Cake For Tiger,二人為視覺及錄像設計操刀,開放想像空間,肆意改造天台;又找來阿P《Give Him A Job》裏的獨立音樂人湯瑪士@MALFUNCTION不協和音現場配樂,打造即興迷離電音,捽碟之餘化身演出一部分。 *請注意:觀眾請勿安坐觀眾席,做好準備,隨時起動,遊玩於天台裝置之間,與機器走出來的神共舞! 騰空之後,瞬間墜落,在月球上漫步與狂書。 在轉傳的話語之間、在複製的影像之間,舞步 被書寫而人將被遺忘。所有細碎將被抹去、僅留下壓平的紙片印象,凝定在某個神話化的難度動作之中。 「他的話語將無可避免地被剪輯,被他 素未謀臉而手握這些話語的人所剪輯」 2010.4.4 (Sun)… Continue reading

散論牛棚實驗劇場節(轉載自天使樂園)

by

原文轉載自天使樂園 到牛棚看「我們是快樂的好兒童」。由於是整個「超連結牛棚實驗劇場節」最後一晚的演出,主辨單位也頒發了「評審團大獎」。結果「旋轉,三途川」拿了大獎,是有點意外,但也合理。「旋轉,三途川」的缺點是聲音、文本與形體之間的對話不算多,而相比之下,文本的表現是較弱的。另外,演員在處理文本方面亦較弱,由可讀到可演還需要一個過程。相對而言,郭嘉源的形體演出較強,亦具詩意。 不過,相比於嘉源,其他人的形體始終差了一截,而演員們在文本的傳達方面,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。另外,演出的視覺設計有時也實在太搶了,有為追求眩目效果而追求眩目效果之嫌。 節奏平板的小丁 至於「我們是快樂的好兒童」, 則有兩條線﹕胡智健與林兆霞的線、小丁的線。「我們是快樂的好兒童」的結構算完整,把完全沒有演技的小丁加進演出,除了運用這個icon的文化意義、小丁 本身樣的形象外,當然就是把玩小丁演出本身的生澀與生活實感。小丁也沒有什麼特別有難度的事要做,只是講一些”真人真事”。不過,正正因為完全沒有什麼演 技,她那部分的演出節奏是相當拖沓的,加上她語調的平板,效果上往往適得其反。